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端盛康优配
在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中,产业振兴是破题关键。小兔子如何“蹦”出一个年产值近百万元的大产业?资阳市乐至县童家镇创新推行“以产招业”模式,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。
8月23日,在资阳市乐至县童家镇李家寨村海发养殖家庭农场的现代化兔舍里,村民王平与妻子正忙着给兔子分窝、喂料,并不时巡查护理。这座配备了先进通风降温和粪污处理设施的兔舍,由村集体利用中省扶持资金统一建设,创业者可实现“拎包入住”,大幅降低了养殖门槛。也正是这一优势,让王平下定决心投身养兔事业。
养殖技术始终是最大的挑战。为此,农场引入了水帘风机降温系统,为怕热的兔子打造出舒适的“小家”。环保方面,建立绿色循环模式:粪水经净化池处理后,清水还田用作肥料;干湿分离后的粪便则出售给种植户作为优质农家肥,仅此一项年增收约2万元,实现了“变废为宝”的生态循环。如今,海发农场常年存栏种兔1000只,年产商品兔超过3万只,年产值达90万元,产品热销成都、自贡等市场。
四川,被称为中国兔业第一大省,连续30多年蝉联生产与消费的“双料冠军”。2010年至2015年四川家兔出栏量在2亿只左右、獭兔养殖高峰近4000万只、长毛兔养殖高峰800余万只。近年来,四川家兔出栏规模逐渐稳定在1.7亿只左右。
近日,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》,聚焦促进畜牧产能稳定、支持养殖场降本增效、扶优培强龙头企业、做优做亮畜牧品牌等十个方面,促进四川畜牧业高质量发展。
海发农场的成功是童家镇畜牧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。该镇积极落实县级优惠政策,推动产业向规模化、标准化、集约化转型。据了解,目前全镇已有年出栏2万只以上的规模兔场3个,年出栏200只以上规模的黑山羊羊场2个,配套种植牧草120亩。仅今年1至8月,就已出栏肉兔6.5万只、黑山羊5600只端盛康优配,畜牧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。“我们将持续加大政策激励,深化技术指导服务,抓好疫病防控,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。”童家镇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