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律德光的遗体被运回辽国后盈鑫惠,皇太后述律氏并没有像外界预想的那样悲痛欲绝。她没有像常人那样痛哭失声,而是冷静地抚摸着他的尸体,满脸愤恨地说道:“你违背了我的命令,试图谋取中原的领土,扰乱了内外的安宁。待各部落安定下来后,我才会为你安葬。”其实,述律氏并非对儿子的死亡心存冷酷,而是出于当时的特殊局势,采取的一种稳住局势的手段。因为此时辽国的局势已经陷入混乱,形势逐渐失控。
事实上,耶律德光死后,中原的权力真空立刻暴露出来,赵延寿趁机蠢蠢欲动,企图通过篡夺皇位来一举称帝。赵延寿当时担任中京(镇州)留守兼枢密使,他在耶律德光北归之际,便带领部队走在前头,走到镇州后,他却不愿再前进。赵延寿私下对随行人员说道:“我不打算再进辽京了。”于是,他决定在镇州建立根据地,计划借此称帝。虽然这样的计划听起来颇具雄心,但现实却显得异常残酷。赵延寿心中满怀自信地进入镇州时,却没有想到,紧随其后的竟是耶律德光的亲侄子,东丹王耶律突欲的长子,耶律兀欲。
展开剩余77%耶律突欲曾投奔后唐,并被唐明宗李嗣源赐名李赞华,后来李赞华被李从珂所杀。耶律突欲之子耶律兀欲留在北国并未随父南下。耶律德光看他忠诚,于是将他封为永康王,并让他随行南征,直至耶律德光去世,耶律兀欲再次北归。耶律兀欲知道赵延寿内心不满,且看到赵延寿心情郁闷,便对他心生防备。于是,耶律兀欲悄悄随赵延寿进入镇州,并通过控制镇州府衙的关键物品和文件,牢牢把握了局面。
耶律兀欲不仅策略高明,而且善于结交人心。凭借自己宽厚待人的手段,他在随军南征期间积累了很高的人气。耶律德光死后盈鑫惠,许多辽国将领表示愿意推举他为君。他将一切安排妥当后,登上鼓角楼,召集了众将进行密谋,准备自立为帝。赵延寿自认为自己已经受到耶律德光遗命的支持,便理所当然地自封为知南朝军国事,心中陶醉不已,却未能察觉到耶律兀欲的行动。
当赵延寿得知耶律兀欲要求交出钥匙和账簿时,他派人去向耶律兀欲索要,却被耶律兀欲的手下赶了回来。这时,一些人开始劝告赵延寿,认为辽军的行为已经异常,镇州的汉兵数量已近万,应该先发制人。但赵延寿仍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,准备按照原计划在五月初一举行朝贺。晋臣李崧建议他暂停计划,因为契丹将领的态度尚未明朗,谁也无法预料后果。赵延寿犹豫了一下,最终未按原定计划举行朝贺,避免了即将爆发的危机。
然而,耶律兀欲的妻子突然从北方来探望,耶律兀欲觉得这是一个天赐的机会。赵延寿为了巴结耶律兀欲,曾与其妻子结为异姓兄妹,耶律兀欲打算借此关系诱杀赵延寿。于是,耶律兀欲邀请赵延寿和其他几位重要人物到自己府上饮酒。酒席上,耶律兀欲亲自迎接赵延寿,座位安排也颇为讲究。酒过三巡后,耶律兀欲提议赵延寿见见妻子,赵延寿欣然同意,两人一同走进内室。然而,酒宴结束时,赵延寿并没有和耶律兀欲一同走出,反而被耶律兀欲囚禁。耶律兀欲宣布:“燕王图谋不轨,我已经将他囚禁了。”这一声明震惊了在场所有人。
接着,耶律兀欲宣布,自己遵照先帝遗命,接管南朝军国大事,并揭露赵延寿是冒充遗诏,自封为知南朝军国事,属虚假行为,指责赵延寿一人独自篡权。与此同时,耶律兀欲传出了耶律德光死讯,并且宣布自己为新的皇帝,要求各地归顺,接着开始着手治理。
述律太后听闻后大怒,认为自己儿子耶律德光取得的功业应该传给他,而不是被耶律兀欲篡位。她立即下令要求耶律兀欲撤回即位的决定。然而,耶律兀欲坚持自己的立场,拒绝执行太后的命令,继续在镇州称帝,并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。就在此时,北方传来消息,述律太后准备出兵讨伐耶律兀欲。耶律兀欲怒不可遏,决定北行以图应对。
他命麻答守镇州,并亲率大军北上,带上宫女、宦官、乐工和几名士兵,身后押着赵延寿,准备将其带回辽京。赵延寿的命运早已注定,他被囚禁并送往辽京,最终死于监禁之中。两年后,赵延寿因自己背叛的行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,他的死也象征着他所追求的权力梦想的彻底破灭。
与此同时,赵延寿的儿子赵匡赞也做出了选择,他投降了刘知远,并帮助后者开始了收复中原的行动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